2015-4-20 14:04:38 来源:本站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文化丰富多彩,既有浓郁的大连乡村民俗文化和当代生态建设文化,又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同时区内现存有多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积淀较为深厚。
一、 生态文化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在区域良好的生态本底基础上,多年来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将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化升级,创造了“生态文明的‘红旗样本’”,形成了区域独特的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红旗样本)

东北亚最大城市森林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二、时尚文化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浪漫之都,时尚大连”的中心城区,是大连浪漫时尚文化的重要组成。高尔夫、滑雪、越野等时尚运动,书法、摄影、绘画等艺术文化活动,以及品酒、茗茶等时尚休闲娱乐,共同构成了充满浪漫气息的时尚文化。
山地高尔夫(中国最好的两个山地高尔夫球场27+36)


红酒酒庄(酒吧一条街)


艺术家(书法、摄影、作家)采风创作基地

养生文化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其城市绿肺和生态氧吧的基础。8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0000个/cm3 的负氧离子含量,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一类水标准的湖泊水质,PM2.5在20左右的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类标准的大气质量等,构造了绝佳的天然养生环境。同时区域内包含有诸多高品质运动设施及场所、绿色有机食品和中草药美食、富含矿物质的温泉资源、高水准的康体医疗服务设施等养生资源,形成了以自然生态养生为基础,运动养生、温泉疗养、食疗养生、康体医疗相融合的现代养生文化。
运动养生(高尔夫、自行车、登山、滑雪、徒步、垂钓)

温泉疗养(成园、红旗谷)

食疗养生(丽江庭院中药食疗、农家绿色农产品、西郊植物园)

康体医疗

四、宗教文化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拥有朝阳寺、玉佛寺、永顺庵三大宗教朝圣胜地,其中朝阳寺与永顺庵都已具有上百年历史,经过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习俗产生了较为久远的影响,形成了区域特有的宗教文化。
朝阳寺

玉佛寺

永顺庵

五、民俗文化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隶属大连市甘井子区辖区内的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范围包括红旗街道以及岔鞍、棠梨、柳树、刘家、张家5个行政村,7个社区。区域内还保留有辽南民居、传统地方特色小吃等传统民俗载体,与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构成了区域民俗文化。
辽南民居(保存完整的农家四合院——老地坊、老大连)
地方特色小吃——山麻渣包子、海菜饼子、萝卜丝海蛎子包子、大连焖子、花篮秧歌


六、候鸟驿站
大连市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全球八大鸟类迁徙线路中“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的重要驿站,也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候鸟迁徙路线之一。每年春秋两季有250多种候鸟经大连南北迁徙,目前有记录的鸟类31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0多种,使之成为国内城市鸟类最多的城市,是名符其实的“鸟都”。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大连市内鸟类迁徙的三条主要通道之一——中部丘陵山地迁徙路线上的关键位置上,区内植被保存完好,茂密的山林为鸟类提供了极好的停歇、取食场所。据统计,区内现有记载的鸟类达38科222种,常见的有数十种。主要珍稀保护鸟类有:苍鹰、蜂鹰、雀鹰、游隼、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大鵟等猛禽类;黄鹂、歌鸲、三宝鸟、白眉鸫、沙百灵、燕雀等鸣禽类;其他如白鹳、大天鹅、海鸬鹚、豆雁、针尾鸭、白眉鸭、黄嘴白鹭等偶见。景区内种类繁多的林鸟足已让大连市引以为豪,人们可以不出市区,在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里见到我国北方地区80%以上的林鸟。
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近年来风靡国际的生态观鸟活动在大连越来越普及,而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则是观鸟爱好者观看拍摄林鸟的“天堂”。
.jpg)
2015-4-20 13:49:49 来源:本站
作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拥有优秀的生态文化和优良的旅游基础。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本地政府就对区域森林资源倍加重视,加以保护,几十年的保护发展使之成为大连市中心城区内保护最好的一片森林景观。21世纪初由大连市政府批准成立森林公园至今,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始终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将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相结合,遵循“多拆少建,拆而不建”、“修复生态,涵养水源”、“建设城市绿肺、生态氧吧”等指导思想,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和谐社区、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了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三者有机结合的完整生态文化体系。
.jpg)
一、完整的生态文化体系结构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依托原有良好的山水生态本底,通过跨越两个世纪近百年的生态保护、先进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统筹的和谐社区规划建设,形成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贯彻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集社区生活、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于一体的完整高效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系统
1、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
(1)先期保护阶段
上世纪三十年代起,本地政府就对区域森林资源倍加重视,加以保护,几十年的保护发展使之成为大连市中心城区内保护最好的一片森林景观。
(2)发展初期阶段
2005年大连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大连西郊森林公园,责成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街道进行组织建设。
2006年大连西郊森林公园被纳入大连市重点工程,并列入大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其功能被大连市政府定位于国际旅游商务区、国际会议和国际赛事重要承接地。
2006年12月,大连西郊森林公园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
2008年,在经济转型优化升级的发展重要时期,红旗街道办事处提出了全面提升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水平的目标。以具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风景平台和高品味生态环境,按照生态旅游功能区和现代商务功能区的配置需要,升级优化基础设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发展,深度治理环境,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
2009 年,大连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发展提升阶段
2011年1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并公布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以此为契机,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投资建成西山湖公园,荣获中国绿化基金会精品项目奖。大巴山生态复垦、旅顺中路上下水管网改造、花红谷景观路等一批项目建设,使西城的空气、水体质量逐渐改善,区域人文宜居魅力、生态环境品质及旅游吸引力显著提升。
2013年,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继续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为主要目标,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西城。总投资3.6亿元的棠梨湖公园、钓鱼台国宾馆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以此为基础,响应国家旅游局和环境保护部等国家政策,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2013年12月,国家旅游局、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3年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名单,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与黄山、婺源、神农架等全国39家知名景区一道,被评选为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辽宁仅此一家)。
.jpg)
(4)发展完善阶段
2014年,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践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区域改革发展,优化产城格局;加快建设核心产品,升华“红旗样本”,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放大生态“红利”,以增进民生福祉。以建设大连 “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为目标,为甘井子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当示范、做引领。
2、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
(1)坚持保护优先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秉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将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严格执行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选择符合生态发展和绿色经济要求的旅游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旅游公路、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公厕等示范项目,确保示范区建设始终保持高起点、高水准,从而保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营造天和人谐的旅游氛围。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护传承传统的节庆活动与文化活动。区域内新建主体建筑物主要为木质中式形制,规划设计、选址建设均以环境保护与文化协调为前提。
(2)高效组织管理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商务区党工委书记、主任为直接领导,综合商务区旅游局、建设局、综合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协调共进,高效有力地组织管理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文明建设。
工会、共青团、妇联、民兵、预备役、科协、民政、宗教、计生、文化、医疗、卫生、社会教育、司法、综治、劳动保障等各项工作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2014年启动运营大连西郊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整合提升西城、红旗门户网站和旅游网站,优化拓展前置服务、跟踪服务和客源分流、导游个性化服务、应急处置、投诉受理、意见反馈等工作流程和工作平台。
(3)科学规划建设
先后制定了《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西城全域发展战略策划》、《西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西城重大基础设施承载规划》、《西城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环境评价》、《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街道(暨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环境规划》等战略性规划,并着力制定《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和《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创新提升总体策划》。
按照规划已投资30 余亿元,用于生态涵养、环境提升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18亿元,按照“路在绿中、人在景中、房在园中、园在林中”的意境和布局,组团规划建设了水陆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和70万平方米的西山湖景区、棠梨湖景区及金柳景观带、长青湖景区、花红谷景区等森林公园、园林公园、湿地公园20余处,水域面积4平方公里,水系景观带30余公里,形成了特有的生态旅游大景观和西城“小气候”;投资7 亿元,新建升级改造8条交通主次干道、园区路、区间路116公里,路况等级全部达到国家一级路、二级路和旅游景观路的建设标准,形成了纵横交错、切换自如的路网体系,目前正在启动建设西城、红旗快速路,一期工程总投资9亿元,提升通达率和便捷度,打造区域半小时交通圈;投资5亿元,升级改造电网40余公里,敷设升级改造自来水、污水管网总长150余公里、煤气主管网20余公里,安装路灯、景观灯2000余基。
(4)提升品牌形象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编印景区宣传材料,在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电台、大连旅游交通图等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开设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网站,通过大连国际大樱桃节、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国际山地越野跑、登山节等旅游节日进行推广,扩大境内外影响力,提升品牌形象,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周边地区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3、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就
(1)生态保护工作全面展开
2008年以来,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制定并完善了系列规章制度,生态保护是其中重要内容。
2009年成立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管委会,作为专门机构对区域旅游进行综合管理;2013年成立大连西郊旅游景区旅游管理公司,统筹景区管理。
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多年来,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在水源地保护、林地建设、土壤保持、污水控制及排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生态文明宣传设施,围绕“保护生态,崇尚文明,回归自然”的主题,举办多种形式文化活动,区域已成为较为成熟的生态旅游教育基地。
(2)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改善
在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区域内设置了生态步道、生态厕所、生态垃圾收集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生态步道建设包括登山廊道及滨湖木栈道等,长度现已达近50公里。红旗谷国际运动俱乐部、西郊乡村体育俱乐部和绿山高尔夫会所等一批中高档服务酒店陆续建成,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3)区域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越来越凸显出独特的魅力,成为继棒棰岛、滨海路之后,大连第三个标志性旅游聚焦区域,2013年接待人数突破90万人次,成为国内外高端论坛、顶级赛事重要承接地,多次承办洲际论坛和国内重要会议,商务功能不断完善。
独特资源组合及区位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缓解工作压力、近距离亲近自然的欲望与需求,成为引发市民出游动机、满足出游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一大途径。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是大连市中心城区里生态环境最为优良的区域,是天然的城市绿肺、生态氧吧和城市空气净化器,承担着大连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提升的重要使命。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是大连中心城区至今植被状况保持最为完好、水系最为丰富的山林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5%以上,植被保持完好,种类多样。动物资源丰富,是多种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兽类也较常见,大量动植物种,不乏珍奇物种。
(4)生态旅游品牌日臻成熟
经过多年发展,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已形成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独特的生态旅游品牌。
湖光山色游——依托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沿西山湖、棠梨湖、长青湖已形成了成熟的“三湖联动”山水观景廊道及景观点,成为游客吸引的核心组成。
商务会议——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通过承办东北亚和平与发展论坛、周边涉外渔业管理工作会议等国际会议,已经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丰富会议和培训产品及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产品品质和创意,开拓新的旅游市场。
野趣露营游——现代人越来越追求自然体验,自驾车、房车等出游方式日益兴起,与朋友家人野炊、露营等休闲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良好的露营环境与设施基础,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生态度假游——依托优良的山水景观和高端度假设施,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度假旅游初具规模。随着高端商务休闲运动俱乐部的发展、高端商务会议的增加,生态度假旅游将成为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发展类型。
体育健身游——全民健身意识的提高以及高端运动俱乐部的发展,体育健身游发展迅速,徒步登山等旅游产品和时尚体育运动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5-4-20 13:45:07 来源:本站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基于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同时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长期的保护开发建设也形成了多样的人文景观,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自然、人文景观组合。旅游资源丰富,资源构成合理,资源实体疏密度优良。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涵盖了全部8个主类旅游资源、23个亚类旅游资源和58个基本类型旅游资源。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下简称《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8 个主类分别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气象与特殊景象、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与人文活动。其中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气象与特殊景象4 大类属于自然旅游资源,遗址、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与人文活动4 大类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8个主类全部具备,31个亚类中拥有23种,155个基本类型中拥有58种,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达到120处。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26处,占规划区旅游资源单体数的21.67%;人文旅游资源单体94处,占规划区旅游资源单体数的78.33%。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
亚类
|
基本类型
|
资源单体
|
A 地文景观
|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
AAA 山丘型旅游地
|
横山、老座山、鱼皮砬子
|
AAB 谷地型旅游地
|
马栏河谷
|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
“马蹄印”凹坑
|
ACH 沟壑地
|
花红沟
|
B 水域风光
|
BA 河段
|
BAA 观光游憩河段
|
马栏河
|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
BBA 观光游憩湖区
|
棠梨湖、西山湖、长青湖
|
BBB 沼泽与湿地
|
棠梨湖滨湖湿地 、西山湖湿地
|
BC 瀑布
|
BCA 悬瀑
|
棠梨湖瀑布
|
BD 泉
|
BDB 地热与温泉
|
成园温泉、红旗谷温泉
|
C 生物景观
|
CA 树木
|
CAA 林地
|
麻栎林、栓皮栎林、日本黑松人工林、刺槐人工林
|
CAB 丛树
|
酸枣灌丛
|
CB 草原与草地
|
CBA 草地
|
滨水草地
|
CC 花卉地
|
CCB 林间花卉地
|
花街、九曲花径
|
CD 野生动物栖息地
|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
野生兽类32种,其中灰(松)鼠为东北地区的特有种
|
CDC 鸟类栖息地
|
候鸟迁徙东北亚通道重要驿站
|
D 天象与气候景观
|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
|
DBB 避暑气候地
|
森林公园避暑地
|
E 遗址遗迹
|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
古战壕
|
F 建筑与设施
|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
爆破研究所
|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
红旗谷高尔夫、绿山高尔夫会所、西郊乡村俱乐部、林海滑雪场、城堡酒店、国际养生康复度假中心、钓鱼台国宾馆
|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
玉佛寺、朝阳寺、永顺庵
|
FAD 园林游憩区域
|
森林氧吧、棠梨湖滨水公园、西山湖公园
|
FAE 文化活动场所
|
中国当代艺术馆、西方美术馆
|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
休闲水街、红旗谷高尔夫会所
|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
花街、九曲花径、成园热带植物馆
|
FAK 景物观赏点
|
万景台
|
FB单体活动场馆
|
FBA 聚会接待厅堂(室)
|
丽江庭院、红旗谷、乌托邦假日别墅
|
FBC 展示演示场馆
|
红旗街道生态文明建设展馆、牌匾博物馆、紫檀阁博物馆、大连文学馆、张克思艺术馆、国学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
|
FBD 体育健身馆场
|
红旗谷高尔夫球场、西郊乡村体育俱乐部、绿山高尔夫练习场、体育运动中心
|
FBE 歌舞游乐场馆
|
“百合号”游船
|
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
FCB 塔形建筑物
|
大连之梦观鸟塔
|
FCG 摩崖字画
|
入口区石刻景观
|
FCH 碑碣(林)
|
金柳石刻景观带
|
FCI 广场
|
地球仪花架广场、滨水休闲广场
|
FCK 建筑小品
|
瞳亭、水车、花架、花仙子雕塑、休闲亭、休闲木屋
|
FD居住地与社区
|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
老地坊、老大连、丽江庭院
|
FDB 特色街巷
|
休闲水街
|
FDC 特色社区
|
棠梨湖社区
|
FDF 会馆
|
登山会馆、红旗谷高尔夫会所
|
FDG 特色店铺
|
上岛咖啡、丽江庭院
|
FDH 特色市场
|
西郊生物园
|
FF交通建筑
|
FFA 桥
|
百米廊桥、狮子桥
|
FFC 港口渡口与码头
|
游船码头
|
FFE 栈道
|
环湖木栈道
|
FG水工建筑
|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
王家店水库、西山湖水库
|
FGD 堤坝段落
|
王家店大坝
|
G旅游商品
|
GA地方旅游商品
|
GAA 菜品饮食
|
铁锅炖江鱼、鲜菌汤
|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
大樱桃、大桃、杏、枣
|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
野山参
|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
仿生鸟、根雕、动植物标本、风景名信片
|
GAF 日用工业品
|
景区特色马克杯、腕巾
|
H人文活动
|
HA人事记录
|
HAB 事件
|
日占时期建设水坝、薛平贵东征
|
HB艺术
|
HBA 文艺团体
|
大连吟诵协会、大连青年书法协会、大连书画协会分会
|
HC民间习俗
|
HCB 民间节庆
|
重阳登山节
|
HCG 饮食习俗
|
山麻渣包子、海菜饼子、萝卜丝海蛎子包子、大连焖子
|
HD现代节庆
|
HDA 旅游节
|
棠梨湖婚庆旅游节
|
HDB 文化节
|
国际红酒文化节
|
HDC 商贸农事节
|
大连国际樱桃节
|
HDD 体育节
|
西郊国际跑山赛、西郊徒步大会
|
数量统计
|
8主类
|
23亚类
|
58基本类型
|
从单体数量在资源类型中的分布看,主类层次以“F建筑与设施”类的单体数量最多,有65处,占旅游单体总数的54.17%;居第二位的是“人文活动”类,有15处,占单体总数的12.5%;第三位为“旅游商品”类,有13处,占单体总数的10.83%,三者合计占到总数的77.5%。生物景观旅游单体数为10处,占单体总数的7.33%。水域风光9处,占总数的7.5%。地文景观6处,占单体总数的%。主类中“D天象与气候”与“E遗址遗迹”的单体数量最少,都仅有1处,分别占单体总数的0.83%。
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类型及比例构成
主类
|
亚类
|
基本类型
|
|
全国
|
西郊
|
亚类比例(%)
|
全国
|
西郊
|
基本类型比例(%)
|
地文景观
|
5
|
2
|
40%
|
37
|
4
|
10.81%
|
水域风光
|
6
|
4
|
66.67%
|
15
|
5
|
33.33%
|
生物景观
|
4
|
4
|
100%
|
11
|
6
|
54.55%
|
气象气候景观
|
2
|
1
|
50%
|
8
|
1
|
12.5%
|
遗址遗迹
|
2
|
1
|
50%
|
12
|
1
|
8.33%
|
建筑与设施
|
7
|
6
|
85.71%
|
49
|
28
|
57.14%
|
旅游商品
|
1
|
1
|
100%
|
7
|
5
|
71.43%
|
人文活动
|
4
|
4
|
100%
|
16
|
8
|
50%
|
合计
|
31
|
23
|
74.19%
|
155
|
28
|
37.42%
|
从资源调查与分类结果来看,人文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从资源类型覆盖面积来看,大连西郊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85%,水域面积达400公顷,是一个以优良自然资源为基底,人文资源丰富多彩的综合性景区。